投產剛兩年,就連續兩年參加國際性車展,大運汽車算得上是重卡行業的獨一家。
4月19日的上海車展,中外列強林立,預示著重卡市場未來的競爭更加白熱化。年銷量只有幾千輛、又沒有外方背景的山西大運,能成為重卡市場的“黑馬”嗎?
理智看待市場 縮小與重卡勁旅的差距
2011年,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緊縮,諸多業內人士普遍看淡今年重卡市場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重卡行業增速已經明顯放緩。然而,面對市場的風云變幻,大運汽車掌門人遠勤山卻十分看好長期的重卡市場。
遠勤山認為,增速放緩,說明重卡市場迎來又一次增長浪潮的緩沖期。“我國城鎮化水平現在只有47.5%,與“十二五”末期規劃的51.5%存在很大差距,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投資,特別是在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,還有大量的小鄉鎮需要城鎮化。我國房地產市場每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,也使重卡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生產資料。因此重卡市場還將長期看漲。”
長期看好,并不意味著盲目樂觀,大運重卡剛剛起步,與傳統的重卡勁旅還有很大差距。據遠勤山介紹,大運重卡目前發展的思路,就是盡快縮小與重卡老大哥之間的差距。“就像小孩學走路,不可能一下子就學會奔跑。所以,大運現在的任務是,小孩用一年時間學會站立,大運要爭取用半年;小孩用一年半時間學會走路,大運爭取只用一年。”
質量向國際看齊
作為重卡業的新貴,大運重卡在產銷量上的成績不菲。2010年,大運重卡年量直逼5000輛。今年第一季度,大運重卡銷量更是突破了3000輛。
現在的問題,隨著產銷不斷增加,大運能否把握住質量一關?
有人說產品質量是造出來的,有人說是設計出來的。山西大運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澔利則表示,對大運而言,設計和制造都是保證質量不可或缺的兩方面。
據了解,上市一年多以來,大運針對用戶對產品質量的反饋,收集重卡用戶對大運產品的一手建議資料,分析總結,對自己的產品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,并進而從設計上對產品進行改進和提升,使性能更加完善。
另一方面,在生產過程中,大運擁有完善的生產過程控制體系,確保產品能夠真正符合設計要求。2010年7月,大運就通過了國內的相關質量認證,現在,正在爭取通過國際上的質量認證,盡快實現質量與國際的接軌,滿足海外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要求,同時在制作工藝和管理方法上也向國際標準看齊。據陳澔利透露,大運集團現在質檢設備超過500臺(套),而且還在繼續購進先進的質檢設備。
轉變售后服務觀念
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,大運在售后服務網點的搭建上同樣不遺余力。
遠勤山告訴記者,大運以前的優勢區域只局限在中原地區,去年大運重卡的服務網點不到二十家。今年,隨著產銷量增加,市場覆蓋范圍擴大,大運的銷售網點已經擴大到200多個,售后服務超過300個。“大運今年的售后服務戰略是要在全國完成600余家售后服務網點覆蓋,實現全國縣級市以上的區域覆蓋”。
除了建立自己的4S店,大運重卡還對一些加盟的售后服務站采取額外的獎勵措施。“比如別的品牌車型維修是每工時100元,大運重卡維修是200元,保證加盟維修站對大運重卡維修盡心盡責。網點的完善,加盟維修站的盡心盡責,將給大運的用戶帶來無憂的售后服務。”
新車型和海外市場潛力大
今年上海車展,大運推出了第一款輕量化牽引車。該項目負責人分析說道:“一般而言,自重占汽車總重量的30%,空載情況下,約70%的油耗用在車身自重上,尤其對于重卡而言,損耗在車身自重的油耗更驚人。為此,大運汽車已經為輕量化重卡項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。”
可以預見,隨著高速公路普遍實施計重收費模式,國家對超載治理的日趨嚴格,大運輕量化牽引車將成為其擴大銷量的一個突破點。
除了根據國內需求推出新車型之外,大運重卡在海外市場也有不小收獲。據遠勤山透露,大運目前已與厄瓜多爾、埃及、阿爾及利亞等境外公司簽訂了海外訂單,未來5年訂單總數為19600輛,平均年出口重卡將達到約4000輛。